
混合動力車輛
出自Wikipedia
跳轉到: 導航, 搜索
2004 豐田 Prius, 電、油混合動力車輛混合動力車輛是使用多種能源動力的道路車輛,使用內燃機、電動機、電池、氫氣、燃料電池等的技術。目前的混合動力車多數以電動機推動,能源則來自電池及內燃機。混合動力車多數無需從電網上充電,但是消耗汽油較少,而加速表現卻較佳。被視為比普通由內燃引擎發動車輛較為環保的選擇。
混合動力車輛每加侖可行駛的英里數(miles per gallon)
(數值愈大,耗油量愈少) Real Hybrid Mileage Database
[編輯] 原理
混合動力車輛使用超過一種能源。現時生產的通常由電動機及內燃機發動,由一個或多個電動機推動車輛,內燃機則負責為電池充電,或者在需要大量推力(例如上斜坡或加速時)直接提供動力。而純電力推動的車輛則要定時接上外部的電源充電。混合動力車輛的優點有:
•跟純電動車比,多了內燃機提供動力,因此電池較少,比純電力車輛較輕及寬敞、也沒有充電時間過長、地點過少問題;更可以讓充放電的方法最佳化,因此電池壽命大幅延長,當作的士使用都能提供令人滿意的電池壽命。
•一般車輛在各種行駛狀況需要的能量差異很大,內燃機很少在最高效率狀態運轉。混合動力車的內燃機在運轉時可以更常維持在高效率狀態:若有多餘能量可以用來充電、能量不足時可以以電動馬達補齊、有時可以關閉內燃機更省能源;因此所需的內燃機比純內燃機汽車輕及小,也可以使用高效率、低扭力的內燃機。
•剎車及下坡時可以使用電動機,將動能轉成電能為電池充電,進行再生制動。一般車輛剎車時的動能只能轉化成無用的廢熱,而下坡時也必須使用消耗燃料的引擎煞車以避免煞車系統過熱失效。
•在內燃機及電動馬達同時使用的情況下,可以提供與跑車相近的加速度。
•未來可能的優點:當電池科技及成本更進步時,不需要啟動內燃機就可以提供上下班距離所需的所有能量,屆時可以讓車輛在上下班時處於純電動模式(夜間回車庫充電)、假日遊玩等長途使用才會開啟內燃機、車輛甚至可以在電力尖峰時間提供電力給辦公室(或住家);若能普及,深夜充電需求會讓電力系統負荷更平均,不但電力業者獲利、也會增加電廠效率及降低污染,而電力也可以使用再生能源提供。(詳見:英文維基百科:插電混合動力車)
•混合動力車輛就算是一個過渡方案,也是不會浪費研發能量的過渡方案;因應混合動力車輛所發展的技術,大多也是燃料電池車及電動車所需的技術(電動馬達、高品質充電電池、輕量化車體)。
混合動力車輛的缺點是在純電力模式的噪音過低、行人無法藉由聲音來察覺行駛中的車輛,很容易造成危險。
必須克服的問題: 不論以環保或經濟觀點,目前的油電兩用車並不適合只有在假日使用的人士,這是因為:
•價格較高,必須降低電池等成本,以利普及。
•鎳氫電池有自放電問題(經常使用效益才夠高)、可供車用的鋰電池尚未普及。
•電池重量會讓汽車更重,因此研發更輕的電池可以增加效益。
•電池製造及回收會消耗能源、製造污染,需要進一步降低電池污染及耗能;否則目前的油電兩用車輛要在行駛數萬公里以後才會有環保效益。
[編輯] 歷史
混合動力的技術最早在柴、電潛艇上出現。這類潛艇在水上時用柴油發動機推進及為電池充電,在水下則由電池推動。
第一輛混合動力的車輛由斐迪南·保時捷在1899年製成。大量生產的混合動力車則要在1990年代才出現,分別為本田及豐田生產的Insight 及 Prius 。來源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6%B7%B7%E5%90%88%E5%8B%95%E5%8A%9B%E8%BB%8A%E8%BC%9B&variant=zh-mo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